生成式AI的内容革命对广告联盟的帮助极大,其通过技术赋能、效率提升、模式创新和生态重构,重构了广告联盟的用户增长逻辑,推动行业从“流量收割”转向“留量深耕”。具体影响如下:

一、技术赋能:从“人工创作”到“AI生成”
- 内容生产效率质的飞跃
- 生成式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和图像生成技术,可快速产出广告文案、视觉素材甚至完整视频。例如:
- 杭州某头部广告公司利用AI工具将原本需3天的文案工作压缩至8小时,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使广告转化率提升20%以上。
- 筷子科技开发的ScriptAI能在几秒内生成海量短视频脚本并实现自动配音,大幅缩短创作周期。
- NBA总决赛期间,一条由Google视频生成模型制作的30秒广告仅用48小时和2000美元完成,而传统方式需40万美元预算和60人工作一个月。
- 个性化定制与精准触达
- AI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,实现“千人千面”的广告内容定制。例如:
- TikTok利用生成式AI提供广告脚本,提升广告创意和个性化水平。
- Snapchat通过聊天机器人推送个性化广告,满足用户实时需求。
- 现代广告引擎从“关键词匹配”升级为“意图理解”,能在0.5秒内分析用户行为并推荐相关广告,效果提升5%以上。
二、模式创新:从“PGC/UGC”到“AIGC”
- 内容生产增量市场
- 生成式AI打破了传统内容生产的门槛,使“批量跑量靠AI,精品创意靠人”成为可能:
- 快手等平台将短视频素材成本从几百元压至0.47元,大幅降低中小企业营销成本。
- 量子位智库预测,未来5年70%的营销内容可由AI自动生成并迭代,内容生产从存量市场转向增量市场。
- 用户参与式创意(UGC+AI)
- AI与用户共创内容,提升品牌亲和力和传播效率:
- 麦当劳“麦麦圣物”主题创作:通过舆情锁定素人AI创意设计,深度合作共创内容,节省广告成本并规避版权争议。
- 伊利“伊利亚运定制纯牛奶”:以小程序为核心载体,融合语音识别和图像生成,由用户自行创作牛奶包装,实现二次传播。
三、生态重构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域协同”
- 跨端整合与场景化营销
- 广告联盟通过整合移动终端、家庭大屏、车载场景等,构建全域用户旅程:
- 小米广告联盟打通手机、电视、车载屏幕及AI音箱四端数据,实现跨设备用户行为无缝衔接。例如,用户在手机端浏览旅游攻略后,回家打开智能电视即可收到定制化目的地广告。
- 联想亚冬会项目通过AI将广告成本从百万压缩至30万,周期从3个月减至2周。
- 数据闭环与长效运营
- AI通过联邦学习等技术整合全渠道数据,绘制完整的用户行为地图,实现从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的闭环运营:
- 腾讯广告通过混元3D模型等技术,结合全域用户旅程数据,驱动广告转化率改善。
- 某电商平台在促销期间通过AI动态调价,将广告预算利用率提高28%。
四、挑战与应对:从“技术依赖”到“人机协同”
- 内容质量问题
- 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逻辑错误或文化偏差,例如:
- 麦当劳AI广告出现“六根手指”的视觉错误。
- 可口可乐AI广告被批“画面惊悚”。
- 应对策略:需人工干预和引导,对AI生成内容进行原创性、标准性和结构性检查。
- 数据合规与伦理风险
- AI需在合规前提下挖掘数据价值,避免误导信息或偏见:
- 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后,AI广告需采用差分隐私、联邦学习等技术。
- 价值对齐:通过全监督微调、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等方法,确保AI行为符合人类价值观。
五、未来展望:从“流量竞争”到“价值共生”
-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
- 中国广告营销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达13465.9亿元,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9%。
- 生成式AI在广告营销中的业务营收预计2030年触及千亿级市场规模。
- 核心生产要素转变
- 行业核心要素从传统经验转向底层技术大模型效果、服务场景选择与数据闭环构建。
- 未来趋势:每个品牌将拥有专属营销大模型,大模型定制与微调技术成为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