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联盟常见违规行为及合规防范指南(2025年最新版)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09:25:05
一、常见违规行为及法律后果- 虚假宣传与误导性内容
- 典型行为:夸大产品功效(如“3天提升视力”“100%治愈疾病”)、虚构使用效果、伪造专家背书。
- 案例:上海某公司宣称其定位APP“无需对方同意即可定位”,实际需双方授权,被罚20万元。
- 法律后果:违反《广告法》第28条,处广告费用3-5倍罚款,情节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。

- 使用敏感标识或蹭热点营销
- 典型行为:变相使用国旗、国歌、军旗等标识;借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搞商业营销。
- 案例:安徽某公司借东航MU5735空难事件发布舞蹈培训广告,被罚20万元。
- 法律后果:违反《广告法》第9条,处20万-100万元罚款。
- 低俗、恶搞或违背公序良俗
- 典型行为:使用性暗示、软色情内容;恶搞经典、英雄先烈;制造“健康焦虑”“容貌焦虑”。
- 案例:上海某公众号发布含性暗示的推文,被罚10万元。
- 法律后果:违反《广告法》第9条,处20万-100万元罚款。
- 未经审查发布特殊广告
- 典型行为: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广告未取得审查证明;保健食品宣称治疗功能。
- 案例:上海某公司未经审查发布兽药广告,被罚3万元。
- 法律后果:违反《广告法》第46条,处10万-20万元罚款。
- 数据造假与不正当竞争
- 典型行为:通过刷量、机刷下载等方式伪造广告数据;诱导用户点击不良链接。
- 案例:某广告联盟成员通过不良网站诱导点击,被判赔偿100万元。
- 法律后果: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8条,处20万-100万元罚款。
二、合规防范核心措施- 内容审核三步法
- 前置审核:建立广告内容三级审核机制(初审-复审-终审),重点核查:
- 是否使用绝对化用语(如“最佳”“唯一”);
- 是否涉及疾病治疗功能(非药品/医疗器械不得宣称);
- 是否含有敏感词汇(如“特供”“专供”)。
- 案例:河北某公司因广告含“CCTV央视推广品牌”虚假内容,被罚1.5万元。
- 工具推荐:使用AI内容审核系统(如阿里云绿洲),自动识别违规词汇。
- 特殊广告审查流程
- 医疗/药品广告:需取得《医疗广告审查证明》,内容不得超出审查范围。
- 食品广告: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(如“增强免疫力”)。
- 化妆品广告:普通化妆品不得宣称特殊功效(如“祛斑”“防晒”)。
- 操作建议:在广告联盟后台提交广告素材时,同步上传审查证明文件。
- 数据真实性与用户保护
- 禁止刷量:不得通过机刷、群控软件伪造点击量或下载量。
- 隐私合规:收集用户数据需明确告知并获同意,不得违规共享给第三方。
- 案例:某APP因违规收集用户位置信息,被罚50万元。
- 合同与协议管理
- 联盟协议:明确广告主、联盟、站长的权利义务,禁止违规推广行为。
- 站长协议:要求站长承诺不发布违法广告,违规时联盟有权终止合作并追偿。
- 案例:某广告联盟因成员发布低俗广告,被连带处罚30万元。
三、2025年行业趋势与合规重点- AI生成内容的监管
- 风险点:利用AI虚构专家、学者形象发布广告。
- 合规要求:需在广告中显著标明“AI生成”,不得误导消费者。
- 案例:上海某公司用AI生成“假名医”推荐药品,被罚50万元。
- 跨境电商广告合规
- 风险点:宣称“台湾技术”“中台合资”,违背一个中国原则。
- 合规要求:广告中不得将中国与台湾地区并列,不得虚构合资关系。
- 案例:上海某公司因广告含“台湾技术中台合资”被罚20万元。
- 金融广告的风险控制
- 禁止内容:承诺“保本”“无风险”“100%收益”。
- 合规要求:需显著提示“投资有风险”,并取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。
- 案例:某P2P平台因广告含“保本收益”被罚80万元。
四、违规处理与维权途径- 内部处理流程
- 首次违规:警告并要求整改,暂停广告投放3-7天。
- 二次违规:扣除当月收益的20%-50%,并通报批评。
- 三次违规:终止合作,列入行业黑名单。
- 外部维权途径
- 消费者投诉: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。
- 行政举报: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违法广告行为。
- 司法诉讼:因虚假广告遭受损失的,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
五、合规工具与资源推荐- 官方指南:
- 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(2023年修订)
- 《广告绝对化用语执法指南》(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发布)
- 第三方服务:
- 广告内容审核平台(如“网易易盾”)
- 法律咨询服务(如“华律网”)
- 行业自律组织:
- 中国广告协会(发布合规指引与案例)
- 地区性广告联盟(如京津冀广告协会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