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行为分析:广告联盟如何识别并拦截99%的虚假点击?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4:52:46

广告联盟通过AI行为分析识别并拦截虚假点击,需结合多维度数据建模、实时特征工程与动态对抗机制,以下为具体技术实现路径及效果验证:

一、核心识别技术:多维度行为特征建模

  1. 设备指纹与硬件特征分析
  • 通过浏览器类型、操作系统、屏幕分辨率、时区等生成唯一设备指纹,识别同一设备伪装成不同用户的作弊行为。
  • 结合网卡MAC物理地址、硬盘序列号等硬件信息生成机器码,拦截模拟器、虚拟机等无真实IMEI的设备发起的点击。
  • 效果:可识别90%以上的设备伪装行为,如点击农场中同一WiFi下数百台设备集中操作的情况。
  1. 用户行为时序模式挖掘
  • 频率检测:设定阈值(如每小时最多5次点击),超过即标记为异常。例如,同一IP在1秒内多次点击广告,或固定时间间隔(如每10秒一次)的机器人点击。
  • 时间规律性检测:真实用户点击时间分布随机,而机器人点击通常呈现固定间隔。通过将一天中的小时和星期几映射到单位圆,捕捉人类活动的昼夜和每周模式。
  • 停留时间分析:真实用户会有浏览、滑动等行为,而机器人可能直接点击广告后关闭页面。通过分析页面浏览时间、跳转行为等,识别无用户交互的点击。
  • 效果:可拦截85%以上的自动化脚本和慢速机器人点击。
  1. 地理位置与网络环境验证
  • 结合IP地理位置与用户实际地理位置匹配,识别VPN或代理IP。例如,同一IP来自不同国家或城市的高频点击,可设置IP黑名单。
  • 通过C段IP辨别动态IP作弊,如大量出现58.49.11.x这种相同C段的IP号,可能为作弊行为。
  • 效果:可过滤70%以上的地理位置异常点击。

二、AI算法应用:深度学习与图关系分析

  1.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(如SLIDR系统)
  • 采用弱监督训练的实时深度神经网络模型,输入特征包括用户级频率和速度计数器、用户实体计数器、点击时间特征等。
  • 模型为二元分类器,包含三个全连接层,中间层使用ReLU激活函数和L2正则化,训练时采用样本权重确保不同时间片和标签值的点击具有均衡权重。
  • 效果:在某中心部署后,无效化率(IVR)达92%,误报率(FPR)控制在3%以内。
  1. 图关系分析
  • 构建用户-IP-设备关系图,识别作弊网络。例如,大量设备关联同一IP池,或同一用户通过不同设备频繁点击。
  • 结合广告曝光与点击关联,正常用户通常先看到广告再点击,作弊可能直接访问点击链接(无曝光记录)。
  • 效果:可识别80%以上的团伙作弊行为。

三、动态对抗机制:实时更新与全局校准

  1. 离线每日重训练与实时推理结合
  • 离线系统每日重新训练和校准模型,适应变化的机器人模式。
  • 实时组件结合Redis和只读数据库缓存计算特征值,在可水平扩展的GPU实例集群上进行神经网络推理,推理服务p99.9延迟低于5毫秒。
  • 效果:确保模型对新型作弊手段的快速响应。
  1. 切片级校准优化
  • 将校准建模为凸优化问题,设定整体FPR预算(所有切片FPR总和上限),联合优化所有切片的IVR总和。
  • 约束条件包括每个切片的最低机器人覆盖率和总FPR不超预算,显著降低整体FPR并提高机器人覆盖率。
  • 效果:整体FPR降低至1.5%,机器人覆盖率提升至95%。

四、效果验证:行业实践与标准推进

  1. 行业级防御体系架构
  • 阿里妈妈的「反作弊链」基于区块链的广告日志存证,日处理20亿级事件。
  • Google Ads的自动排除系统实时过滤具有异常行为的广告主账户,结合第三方防欺诈工具(如ClickCease、PPC Protect)进一步验证。
  • 效果:行业平均虚假点击拦截率达90%以上。
  1. 标准推进与合规约束
  • IAB Tech Lab的ads.cert 2.0协议采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保障广告请求完整性。
  • MMA中国推出的《无效流量过滤清单》建立12维度检测标准,规范广告投放流程。
  • 效果: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整体拦截效率。


AI行为分析:广告联盟如何识别并拦截99%的虚假点击?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4:52:46

广告联盟通过AI行为分析识别并拦截虚假点击,需结合多维度数据建模、实时特征工程与动态对抗机制,以下为具体技术实现路径及效果验证:

一、核心识别技术:多维度行为特征建模

  1. 设备指纹与硬件特征分析
  • 通过浏览器类型、操作系统、屏幕分辨率、时区等生成唯一设备指纹,识别同一设备伪装成不同用户的作弊行为。
  • 结合网卡MAC物理地址、硬盘序列号等硬件信息生成机器码,拦截模拟器、虚拟机等无真实IMEI的设备发起的点击。
  • 效果:可识别90%以上的设备伪装行为,如点击农场中同一WiFi下数百台设备集中操作的情况。
  1. 用户行为时序模式挖掘
  • 频率检测:设定阈值(如每小时最多5次点击),超过即标记为异常。例如,同一IP在1秒内多次点击广告,或固定时间间隔(如每10秒一次)的机器人点击。
  • 时间规律性检测:真实用户点击时间分布随机,而机器人点击通常呈现固定间隔。通过将一天中的小时和星期几映射到单位圆,捕捉人类活动的昼夜和每周模式。
  • 停留时间分析:真实用户会有浏览、滑动等行为,而机器人可能直接点击广告后关闭页面。通过分析页面浏览时间、跳转行为等,识别无用户交互的点击。
  • 效果:可拦截85%以上的自动化脚本和慢速机器人点击。
  1. 地理位置与网络环境验证
  • 结合IP地理位置与用户实际地理位置匹配,识别VPN或代理IP。例如,同一IP来自不同国家或城市的高频点击,可设置IP黑名单。
  • 通过C段IP辨别动态IP作弊,如大量出现58.49.11.x这种相同C段的IP号,可能为作弊行为。
  • 效果:可过滤70%以上的地理位置异常点击。

二、AI算法应用:深度学习与图关系分析

  1.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(如SLIDR系统)
  • 采用弱监督训练的实时深度神经网络模型,输入特征包括用户级频率和速度计数器、用户实体计数器、点击时间特征等。
  • 模型为二元分类器,包含三个全连接层,中间层使用ReLU激活函数和L2正则化,训练时采用样本权重确保不同时间片和标签值的点击具有均衡权重。
  • 效果:在某中心部署后,无效化率(IVR)达92%,误报率(FPR)控制在3%以内。
  1. 图关系分析
  • 构建用户-IP-设备关系图,识别作弊网络。例如,大量设备关联同一IP池,或同一用户通过不同设备频繁点击。
  • 结合广告曝光与点击关联,正常用户通常先看到广告再点击,作弊可能直接访问点击链接(无曝光记录)。
  • 效果:可识别80%以上的团伙作弊行为。

三、动态对抗机制:实时更新与全局校准

  1. 离线每日重训练与实时推理结合
  • 离线系统每日重新训练和校准模型,适应变化的机器人模式。
  • 实时组件结合Redis和只读数据库缓存计算特征值,在可水平扩展的GPU实例集群上进行神经网络推理,推理服务p99.9延迟低于5毫秒。
  • 效果:确保模型对新型作弊手段的快速响应。
  1. 切片级校准优化
  • 将校准建模为凸优化问题,设定整体FPR预算(所有切片FPR总和上限),联合优化所有切片的IVR总和。
  • 约束条件包括每个切片的最低机器人覆盖率和总FPR不超预算,显著降低整体FPR并提高机器人覆盖率。
  • 效果:整体FPR降低至1.5%,机器人覆盖率提升至95%。

四、效果验证:行业实践与标准推进

  1. 行业级防御体系架构
  • 阿里妈妈的「反作弊链」基于区块链的广告日志存证,日处理20亿级事件。
  • Google Ads的自动排除系统实时过滤具有异常行为的广告主账户,结合第三方防欺诈工具(如ClickCease、PPC Protect)进一步验证。
  • 效果:行业平均虚假点击拦截率达90%以上。
  1. 标准推进与合规约束
  • IAB Tech Lab的ads.cert 2.0协议采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保障广告请求完整性。
  • MMA中国推出的《无效流量过滤清单》建立12维度检测标准,规范广告投放流程。
  • 效果: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整体拦截效率。


  • 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