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广告联盟中,刷量黑产制造虚假流量的主要手段包括技术模拟、设备伪装、人工干预及流量劫持,可通过完善反作弊技术体系、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、强化法律规制与执法力度及提升公众防范意识进行打击。

一、刷量黑产制造虚假流量的主要手段
- 技术模拟:通过脚本、模拟器、群控等手段制造非人类流量,绕过资源限制,提高访问频率,挤占有效流量空间。这类作弊成本低,主要靠代码程序实现,常用于CPM和CPC收费模式。
- 设备伪装:篡改设备ID号或使用模拟器,伪造不同的网络环境,实现设备MAC、IMEI、Android ID、系统版本号不重复、机型变换、时间分散,以假乱真。
- 人工干预:
- 真人水军作弊:通过雇佣或激励诱导用户进行点击、下载APP、访问网页等目标行为,生成大量无用的广告数据。
- 挂站软件:使用浏览器内核,全国多人安装互刷,每个人每天制造上千次虚假PV,伪造大流量。
- 恶意插件:安装在浏览器中,在用户浏览网页时暗弹广告,用户看不到但被访问网址记录一次访问。
- 流量劫持:通过技术手段非法实施流量劫持,获取访客信息、网民账号,或利用社交平台非法引流推广。
二、打击虚假流量的有效措施
- 完善反作弊技术体系:
- JavaScript方式:迅速识别机器人,技术成熟。
- API方式:用户无感验证,广泛用于品牌广告的“出价前”阶段,适用于App的广告监测和验证。
- SDK加密防护:对传输激活的SDK进行加密处理,提高破解作弊成本。
- 砌墙与拆台策略:不断增加限制条件,减少作弊行为获利,使作弊成本剧增。
- 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:
- 企业和个人为基础:平台企业负监管之责,个人加强学习,提升辨别能力。
- 行业组织为引导:制定行业规则,公布典型案例,为网络平台中广告推广行为提供指引。
- 政府为主导:承担打击广告推广型网络黑灰产犯罪的责任,做好顶层设计,保障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机制的有效运行。
- 加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:司法、网信、金融等部门和相关企业加强协作,成立跨部门、跨领域的治理机构。
- 强化法律规制与执法力度:
- 完善法律法规:针对刷量等网络黑灰产行为,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。
- 加强执法力度: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应加大对刷量等网络黑灰产行为的打击力度,摧毁犯罪团伙,铲除犯罪窝点,斩断利益链条。
-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:
- 增强防范意识:广大网民应增强防范意识,实时保持警惕,自觉抵制网络黑灰产活动。
- 及时投诉举报:如有发现相关违法犯罪线索,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网络平台投诉举报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